B超室成功开展首例胆囊超声声学造影新技术
日 期:2015-01-13 17:31:37 浏览:(3883)
近日,B超室成功完成一例胆囊超声声学造影新技术,门诊一79岁女性患者,既往有胆结石病史,本次来我院彩超检查,提示胆囊结石,胆囊底部低回声区,不移动。为判断低回声区的物理性质及鉴别肿物的良、恶性倾向行胆囊超声造影,结果显示:胆囊底部病变区呈“快进快出”血流灌注模式,考虑胆囊实性占位(胆囊癌?)。
超声造影显像是一种通过注入造影剂来动态、清晰显示微细血管,特别是肿瘤血供的新型显像技术,这项技术目前多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,根据注入造影剂后的时间,将肝脏分为动脉相、门脉相和延迟相。根据各期相病灶内造影剂进入与退出的模式,即快慢方式及强度的不同,对病灶作出特异性的诊断,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,超声造影具有动态、实时、连续肝脏实质和病灶血管构架及组织灌注状况等优势,诊断效能与增强CT相当。但与增强CT相比,超声造影是血池内造影剂,不进入组织间隙,能更特异性显示病灶微血管灌注全过程,与其他方法相比,超声造影简便、易重复、无放射性、无肾毒性、安全性高,已和CT、MR一起列入三大影像诊断方法。
(B超室 供稿)